嘉辰三年十月底。 经过两个多月的赶路,两人终于平安抵达了广南。 而此时,赵启辰的队伍早已来了一个多月。 听闻父皇和母后平安抵达。 赵启辰高兴之余,连忙派人将他们安置在城郊一处别院里。 这处临时租赁的院子并不大,但里边儿已经打扫得干干净净,只等着两人过来住。 推开院门,见小小的院子里面麻雀虽缩小五脏俱全,一应生活用品应有尽有。 夏如卿就很高兴。 不过她心里还是有些狐疑。 “辰儿,现在广南城里是怎么个情况?” 本来应该住在城里,现在却安排在城郊,想来应该是城里不方便吧。 赵启辰犹豫了片刻还是答。 “城中百姓尚好,儿子带足了粮草,搭了粥棚和药棚,每日施粥施药,目前情况稳定!” 夏如卿闻言叹了口气。 “稳定就好,希望天灾早日过去,我们的百姓也能少遭一些罪!” 这话绝对出自百分之百的真心。 古代不比现代,既有先进的科技,又有先进的医疗手段,更有相对优渥的经济基础。 在古代,各个州县顾好自己的百姓衣食无忧就已经不容易。 他们很难再有余粮去支持别人。 所以一旦发生天灾,国力强盛的还好一些,国库充盈,尚有余粮。 如果国力衰弱,百姓饿极了饿疯了,谋逆暴乱也是常有的事。 历史上多少改朝换代都是这么来的。 好在目前大楚朝国力还算强盛,尤其是江南这个大粮仓。 一连好几年大丰收,国库因此才有余粮,他们的帝王才能在这里安安心心地施粥施药,否则…… 灾民一旦暴乱,后果简直不堪设想。 …… 赵启辰安顿好他们就匆忙离开。 留下两人对着空空如也的院子发呆。 天色渐晚,赵君尧咳嗽又加重了几分。 夏如卿忧心忡忡,叫人煮了祛湿的药膳,又亲自动手给他煮了上好的药。 她小心翼翼将吹凉的药碗端到他的床榻前,一勺一勺喂给他。 直到亲眼看着赵君尧将碗里的药喝了个干净,她才彻底放下心。 “你这样子,行不行啊!” “实在不行咱们走吧!” “我看辰儿一个人可以的!你说你一大把年纪,过来凑什么热闹?” 赵君尧搁下药碗。 一边不紧不慢地翻着手里的资料,一边淡淡地瞥了她一眼。 “你懂什么?” “广南大灾百年难遇,这里形势又向来复杂!” “如果只有本土百姓还算好,最主要的是这里临海……” 临海就意味着会有外人趁机作乱,同时也意味着整个广南的百姓都陷入危机之中。 一旦有心人挑起战火,最先倒霉的就是普通百姓。 老百姓受了灾本就苦不堪言,有心人再一煽动,内外勾结,江南都将陷入危险,说不定连大楚朝都…… 当年南洋国和吕宋岛和赵钧其勾连意图谋反之事,他可还没忘呢! 赵君尧眯了眯眼,他绝不会允许此等事件再次发生。 夏如卿也想起了当年之事,就没再说什么,只是心里更加担忧他的身体。 左右思量她也不能替他做什么。
第1492章 危险(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