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7章商量国策,大周如何对外(2 / 2)

众人需要一个结论。

尼牟普赞的死因,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大周的态度。

若是大周支持普赞家族,那么四方大论就得考虑对大周的政策了。

若是大周不支持普赞家族,那么吐鲁又会是一个态度。

大家全在等着大周来“主持大局”。

这样的事情,在倭国、高丽、高柬、南洋、印地和泰王国同样上演着。

大周已经变成调停他们国内冲突的一方。

大周的权威,正在经由这种“公正”的处决,渐渐深入到藩属国的体系内。

郑向阳紧赶慢赶的朝吐鲁赶去。

此时的朝廷,却在进行一场新的争论。

这场争论就是由郑向阳的任命引起的。

其实,朝廷中枢与地方完全不同。

地方上大部分处理的全是庶务。

庶务,也就是很琐碎基础的工作。

比如审判刑狱,操持钱粮之类的工作。

这些工作细索又繁重,但是许多工作也只是按照命令执行而已。

所以地方官,也被叫做埋头耕地的老牛。

这句话除了表示父母官辛劳以外。

也说明他们的工作没有很多复杂的成分,只用按照命令好好执行即可。

就像耕地的老牛似的,只要受人驱赶干活就行了。

但是朝廷中枢,基本上就割离庶务了。

所谓圣上与宰辅“坐而论道”。

这个道,当然不是宗教或者哲学上的道。

而是国家之道。

比如这次,中枢讨论的便是宗藩关系的事情。

大周是宗主国,宗主国怎样处理藩属国间的关系?

而那些没有对大周称臣的国家,又该怎样对待?

这便是所谓的“道”。

这个道,将会决定大周对外的策略。

所以理清这个问题,当然很重要。

内阁与六部敲定了框架以后,剩下的便是执行。

从前大周朝廷对外的事宜,全是礼部的迎客司管理。

迎客司司丞,类似于处理外事的长官。

不过这套之前能用,现在却不合时宜。

现在大周处理的国家太多了。

这些国家中,有南洋土人那种,都没有自已文字语言的未开化国家。

也有倭国高丽那种臣服的藩属国。

还有波旦那种强大的敌国。

还有土耳斯那种人口历史、领土疆域与大周都差不多的帝国。

除此以外,还有俄斯帝国那种。

实力不强,可是又没有臣服大周的国家。

这么多国家,再让迎客司管理,就不合时宜了。

现在摆在大周面前的一个问题,是怎样对待这些外交事宜。

既然全面解除了海禁,那么大周就要与外国交往。

按照现在学界的说法,现在就是类似春秋战国的大争之世。

大周的读书人,清醒的明白世界是非常大的。

虽然很大,这些国家也全自诩是文明古国。

可是经历过千百年历史的大周读书人,当然明白什么是大争之世。

这就是一个世界各个国家努力变革,奋发向上的时代。

如大秦,能够通过变法改革,变成傲视天下的强秦。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