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准备下饺子(1 / 2)

"难以置信..."上将喃喃自语,"这种技术,即使是漂亮国和北极熊,恐怕也没有完全掌握吧?"

老张笑而不答,心里却对许志远的天才设计充满敬佩——这种集成了多频谱探测与智能信号处理的系统,在本应是七十年代的技术条件下简直如同神迹。

接下来的水下声呐系统测试更是让在场的军官们惊叹不已。在复杂的海底地形和嘈杂的背景噪音中,"飞龙一号"的声呐系统依然能够精确识别出几十公里外的潜在目标,并对其进行分类——是民用船只,还是军事平台,甚至能够判断出大致的型号与规格。

"这...这至少领先我们现有技术二十年啊!"声呐专家不禁感叹,"我们现在用的设备,在遇到这种复杂环境时,基本就是睁眼瞎。"

最让军方代表们震撼的是武器系统的测试。当"飞龙一号"的垂直发射系统同时发射多枚模拟导弹时,整个指挥室里鸦雀无声,所有人都屏住呼吸注视着显示屏。那些"导弹"的飞行轨迹完美得令人难以置信,在复杂的电子干扰环境下,依然精确命中目标。

"如果这是实战..."一位资深军官低声说道,"任何现役的敌方舰艇,几乎没有生还的可能。"

测试进行了整整三天,每一项功能都超出了预期。最后的综合评估会议上,军方代表一致认为,"飞龙一号"的整体性能至少领先当前世界先进水平十五至二十年,其中某些关键技术甚至可能更早——这对于一向在海军装备上落后于人的龙国来说,无异于一次技术革命。

"同志们,"那位上将站起身,神情庄重,"这艘军舰的意义,已经超越了单纯的武器装备范畴。它代表着我们完全可以通过自己的力量,实现技术上的弯道超车,赶超世界先进水平!"

会议结束后,一份加急报告被送往北京,详细记录了"飞龙一号"的各项测试数据和军方的初步评估。报告的结尾写道:

"基于'飞龙一号'展现出的卓越性能和战略价值,建议立即启动第二艘、第三艘同型舰的建造计划,并考虑将其中的核心技术应用到其他海军装备的研发中。这将是我国海军现代化进程中的里程碑事件。"

五月的一个夜晚,许志远在青龙工业厂总部加班到深夜。当他走出大楼时,发现一辆不起眼的老旧面包车停在不远处。车窗摇下,露出老李那张熟悉的面孔。

"上车吧,有好消息要当面告诉你。"老李微笑着说。

车子驶向一处僻静的海边小路,两人站在月光下的海滩上,远处灯火阑珊,海浪轻拍岸边,发出节奏舒缓的声响。

"许同志,好消息!"老李的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飞龙一号'的海试圆满成功,各项性能指标不仅达到,而且大幅超出了我们的预期。"

他从怀中取出一份薄薄的报告,递给许志远:"这是军方专家组的评估报告,他们认为,这艘军舰的整体性能至少领先当前世界先进水平十五至二十年。上级已经决定,立即启动第二艘、第三艘的建造计划!"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