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五大核心系统(2 / 2)

许志远胸有成竹地回答:"可以,但需要一些技术上的调整。我已经设计了一套特殊的镜面加工流程,结合我们在香江采购的某些关键设备,完全可以实现。"

他转向下一个系统:"多光谱观测系统。传统卫星主要依赖可见光观测,受天气和光线条件限制很大。'天眼'将同时具备可见光、红外、紫外和微波观测能力,无论白天黑夜、晴天阴雨,都能提供清晰图像。"

一位年轻的电子工程师忍不住插话:"许总师,这种多光谱集成,所需的传感器技术至少要五年后才能成熟,我们怎么可能现在就..."

许志远微微一笑,打断了他:"谁说我们要等现有技术成熟?创新,就是要打破常规,开辟新路。"

他拿出一叠详细的设计图纸:"这是我设计的一种新型复合传感器,利用了几种现有材料的特殊组合,可以在不同波段同时工作。材料清单和制造工艺都在这里,你们看看是否可行。"

一群专家立刻围上来,仔细研究起那些图纸和参数。随着阅读的深入,他们的表情从疑惑逐渐变为惊叹,最后是震撼。

"这...这简直是天才的设计!"年长的材料学专家陈教授声音颤抖着说,"将这几种材料按这样的结构组合,确实可以实现跨波段的集成探测,而且用的都是国内能够获取或自行生产的材料!"

许志远脸上露出了满意的微笑,但没有停下介绍的步伐。他转向第三个系统模型:"接下来是抗辐射电子系统。卫星在太空中要面对强烈的宇宙辐射,普通电子元件很快就会失效。而目前国内抗辐射级别的芯片和电路极其匮乏。"

"这确实是个大问题,"一位电子专家苦笑道,"我们在这方面比漂亮国落后至少十年,很多关键元件只能依靠进口,但那些国家肯定不会卖给我们真正军用级别的产品。"

许志远不慌不忙地展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我设计了一种特殊的电路架构和冗余策略,即使使用民用级别的元件,也能在太空环境中稳定工作。这里的关键不是单个元件有多强,而是整体系统的容错性和自修复能力。"

他详细解释了这套系统的工作原理:关键电路采用三重或五重冗余设计,一旦检测到某个单元出现错误,系统会自动切换到备份单元;同时,整个系统还具备定期自检和自恢复功能,可以最大限度地延长工作寿命。

电子专家们听得目瞪口呆,这种系统级的解决方案,完全颠覆了他们的传统思路。

"第四个系统,分布式数据处理系统。"许志远继续介绍,"这是'天眼'最核心的'大脑',负责图像处理、数据压缩和传输控制。传统卫星通常依赖单一的中央处理单元,但'天眼'采用了分布式架构。"

他展示了一张复杂的系统框图,上面显示了多个相互连接的处理单元,形成一个网状结构。

喜欢四合院:悟性逆天,七级工程师请大家收藏:()四合院:悟性逆天,七级工程师三月天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