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对拆迁!保留双门洞!"
姜小薇站在人群最前方,声音已经有些嘶哑。1988年冬日的寒风刮过脸颊,却无法冷却她胸中的热情。在她身后,双门洞的居民们举着手写的标语牌,聚集在市政府门前。成爸爸和金社长正在与官员交涉,而她和德善、正焕等人则组织大家有序抗议。
这是公示发布后的第三周,小薇几乎没有一天闲着。她协助崔爸爸整理凤凰堂二十年的经营记录,帮成妈妈收集双门洞的老照片,甚至说服正焕用他的文笔写了一篇感人至深的社区故事。所有这些都是为了证明双门洞不仅仅是一片老旧的住宅区,而是一个有历史、有文化、有温度的社区。
"小薇姐,记者来了!"德善气喘吁吁地跑过来,指着远处几个扛着摄像机的人。
小薇心头一喜。她通过东龙的父亲——柳老师联系到了几家报社和电视台。在这个没有社交媒体的时代,传统媒体的影响力至关重要。
"大家注意!"她拍手喊道,"待会儿记者可能会采访,就按我们练习的说——强调双门洞的历史价值和邻里感情!"
人群中响起一阵应和声。小薇环顾四周,看到阿泽站在不远处,手里拿着一叠传单正在分发。自从拆迁消息传出后,这个平时沉默的少年也积极加入了抗争。他穿着厚厚的羽绒服,鼻尖冻得通红,却依然认真地向每个路过的市民解释情况。
他们的目光在空中相遇,阿泽微微一笑,冲她竖起大拇指。小薇的心跳漏了一拍,赶紧转身去招呼记者。
"请问,你们为什么反对政府的改造计划?"一个戴眼镜的记者将话筒递到小薇面前。
小薇深吸一口气:"双门洞可能看起来只是普通的住宅区,但它代表了首尔老城区的社区文化和邻里关系。凤凰堂经营了二十年,成家的房子有三代人的记忆,这些不是用金钱可以衡量的..."
她侃侃而谈,将未来学到的社区保护理念融入回答中。记者们显然被这个口齿伶俐的年轻女孩吸引了,不断记录着她的话。
采访结束后,小薇精疲力尽地靠在路边的长椅上。一双熟悉的手递来一杯热咖啡——是阿泽。
"喝点热的。"他在她身边坐下,"你说得很好。"
咖啡的温暖从指尖蔓延到全身。小薇感激地抿了一口:"谢谢。希望真的有用。"
"会的。"阿泽的声音很轻但很坚定,"因为你总是对的。"
小薇忍不住笑了:"我才不是呢。"
"在我眼里,你是。"阿泽认真地说,眼睛直视着她,"从你告诉我怎么睡觉,到我爸爸的病,再到这次拆迁...你总是知道该怎么做。"
小薇的脸颊发烫,不知是因为咖啡的热度还是阿泽的目光。她正想说些什么,德善的尖叫声突然从远处传来:
"小薇姐!快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