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人员到齐(2 / 2)

郝云话锋一转,“我们没有那么多时间去慢慢考核他们!所以我反其道而行,选择的都是那些……已经处于人生低谷,甚至可以说是跌落烂泥里的人。”

他停顿了一下,似乎在斟酌词句,然后缓慢剖析着自己的想法:

“一个人在顺风顺水的时候,很容易伪装自己,展现出符合社会期望的样子。

“但在跌落谷底、一无所有的时候,他所表现出来的挣扎、选择和底线,往往才是最接近真实的。因为这个时候,伪装的成本太高,也没什么必要了。

“而且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不甘心。”

郝云的声音低沉了些,虽然是在讲述别人的故事,但他想到了自己,“他们这种不甘心,非常强烈。”

李栋不甘心自己在颓废糟糕的生活中继续沉沦。

陈默不甘心自己一时心软为民除害却落个牢狱之灾。

苏晴不甘心自己坚持正义、报道真相却被当成弃子。

谭成坤不甘心自己为了挽救生命而打破陈规却被体制和规则判了死刑。

“哥,他们的人生都被各种各样的‘锁’给锁住了!但最关键的是,他们在这种绝境下,内心的不甘还没有被磨灭,更没有因此就彻底自暴自弃而放弃最后的底线!”

“他们有能力,有不甘,最重要的是,还有底线。”

郝云做出了最后的总结,“这样的人,只要给他们一个打破人生枷锁的机会,我相信,他们爆发出的能量,绝对比那些安于现状的‘正常人’要强大得多!

“而且,他们经历过黑暗,才更懂得光明的可贵,也更容易对我们……对破壁者产生归属感和认同感,这能极大地缩短我们建立信任的时间成本。”

他说完,安静地等待着姜行矩的评判。

客厅里一时间只有窗外微弱的风声和夜晚的虫鸣。

郝云的分析,逻辑清晰,条理分明,真的有点出乎姜行矩的意料。

“时间成本……人生低谷……不甘心……底线……”

姜行矩低声重复着这几个关键词,眼中闪过一丝复杂难明的神色。

郝云的这套筛选逻辑,虽然剑走偏锋,甚至带着点“在垃圾堆里淘宝”的意味,但从效率和效果的角度来看,竟然……相当合理,甚至可以说,非常高效!

姜行矩瞟了他一眼,手指在平板上滑动,调出另外几人的资料,“这几个人呢?比如这个程序员,履历很干净,技术也不错,为什么没选?”

郝云看了一眼,立刻回答:

“他太干净了,哥,人家名校毕业,大厂背景,一路顺风顺水,这样的人或许技术很强,但他缺少驱动力。我们给不了他比现在更好的生活,他凭什么为我们卖命?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