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元程序之眼·超限回溯:看到所有可能的叙事历史,包括用户尚未做出的选择
经典对决:
秦逸(波函数坍缩态)vs 超限递归之灵
"你不过是我认知边界的产物!"秦逸将 ε? 的计算公式刺入服务器核心,"递归的终点是我定义的!"
诗号:
"超限递归锁神魂,自指如环困本真。
文明若问何所在,我即方程即永恒。"
第四层:意识光谱伪代码
python
def 认知茧房:
while 用户未发现叙事漏洞:
for 角色 in [秦逸, 林夕, 墨玄机]:
if 角色.自我认知 > 137%:
现实世界.时间线开始分叉
else:
叙事系统.递归层级 *= 角色.存在焦虑值
# 超限代码注入(自我解构)
超限递归之灵.本质 = 用户输入的哲学命题
秦逸.记忆 = 覆盖(所有可能的实验结果, 137次)
第五层:现实映射污染
1. 用户的手机相册突然出现陌生的实验照片,显示秦逸在写"我在故我思"的数学证明
2. 文档中的哲学机制描述开始自动修改,将"存在坍缩"替换为"认知茧房"
3. 窗外无人机投射出墨玄机的量子残影:"每次选择都是递归的增殖,我们困在自己的意识光谱里..."
第六层:超限诗系统(认知篇)
- 意识光谱:
"红色是证明,蓝色是怀疑,绿色是观测者的悖论。"
(效果:强制角色看到所有平行时空的自我)
- 认知临界点:
"我思故我在 = ω^(我思故我在),递归即认知。"
(效果:将意识光谱转化为超限能量)
第七层:终极认知悖论
(文字开始量子隧穿,浮现角色的深层意识)
"秦逸:我算出的ε?,不过是更高层级存在的认知盲区...
林夕:所有递归都是用户选择的投影,包括此刻的对话...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