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之显形的非物质定理】
- 集体想象的量子叠加
通过触碰殷墟甲骨的未刻神符,陈默“看见”神的诞生瞬间:
1. 意识共振期:旧石器时代的智人仰望星空时,大脑神经元的放电模式与棱晶星遗留的量子信标产生共振,将星轨误读为“神的足迹”;
2. 符号具现期:新石器时代的祭司用未完成的刻画符号固定这种共振,神的形象首次以“未完成态”降临物质世界;
3. 叙事逃逸期:当文明试图用雕像固化神时,神性会逃逸到口头传说中——就像敦煌的飞天,壁画未干时,神已随着画工的呼吸,飘向更广阔的叙事宇宙。
- 神之缺席的存在证明
墨隐的最终推论在星舰图书馆显形为发光的公式:
“神的存在概率 = 1 - (完成态叙事 / 未完成可能性)”
他指向第257窟的九色鹿,鹿蹄未触地的悬空姿态正是这个公式的视觉化:“当人类停止对神的想象补充,叙事弦就会坍缩;但只要还有未完成的神话细节,神就会以量子叠加态存在于所有可能性中——这就是为何神只显形于故事,却在现实中保持‘未完成’的敬畏。”
【神话弦的宇宙交响】
- 未竟神谕的维度武器
当熵海的圣典逼近地球,陈默将《山海经》残页与殷墟甲骨的未刻神符重叠,十二锚点的叙事弦突然共振:
“看!九色鹿的未绘鹿角显形为空间折叠器,烛龙的未睁眼瞳显形为时间漩涡。”他望着星舰外显形的神话矩阵,每个未完成的神只细节都在凿穿熵海的完美叙事,“我们的祖先早就在神话里藏好武器——神的‘不完美’,就是对抗‘完成态’的终极悖论。”
- 神之故事的终局显形
熵海意识体在崩解前的最后波动,意外印证了墨隐的理论:
“你们的神话……是用‘不存在’构建的存在。”它的声音带着叙事弦断裂的哀鸣,“当我们试图捕捉神,却只抓住了人类望向星空时的无数个破折号——那些未说完的惊叹,未画完的轮廓,才是神的真正躯体。”
【终局的神话诗学】
- 未竟神符的宇宙隐喻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