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有,他故意叫各位干部学员大哥,也是刻意在淡化自己是否明白他们身份的问题。把自己扮成一个真的是什么都不懂、毫无经验的小白板儿。
一番谦让之后,许大茂还是如愿睡到了门口的下铺。不过那位要跟他换铺的干部,却是换到了他的上铺。
用他的话说,看这小子投缘,自己乐意换到他上铺。
于是,许大茂认识了培训班的第一位同学大哥,来自某野战军军后勤部的副处长,张喜梁大哥。
张喜梁河北易县人,老家本就离得京城不算远 ,大家口音也差不多。所以,他说跟许大茂投缘,口音应该是个重要原因。
许大茂的行李很简单,有张喜梁在一边帮衬着,很快就收拾好了。
俩人边收拾边聊,很快就了解了对方。
张喜梁是抗战期间在老家参加的八路,所属的部队就是那个有名的“五壮士”所属部队。
他参军的时候才16岁,现在也才三十多岁,比许大茂大了一轮多点。
其实他们这批转业干部,大多都是差不多这个年龄。大的也就四十出头 年轻的刚三十冒点。
张喜梁还热情的给他介绍了几位相熟的战友,给他认识。
他们这些人,几乎全都是打过鬼子,打过秃子、去过半岛的。
可以说,各个都是饱经战火考验的铮铮硬汉,为国家、人民拼过命、流过血的英雄。
许大茂听着张喜梁的介绍,对这些“大哥同学”们,立即肃然起敬。
轮到许大茂介绍自己了,许大茂很不好意思,不由得暗自骂原身许大茂真不个东西。打小就没干过什么出彩的事儿,净是调皮捣蛋、坑人倒灶的劣迹。
让自己现在怎么说呢?难不成实话实说,自己其实就一京城小混混?来滥竽充数的?
只得避重就轻的,把上学之前的事儿全都不提。只是说我叫许大茂,京城本地人,今年19岁。去年高中毕业,现在红星轧钢厂宣传科工作。
大家这算认识了,时间也差不多该到饭点。就相互招呼着去了食堂吃饭。
学校食堂的饭菜的味道,当然比不上轧钢厂食堂傻柱的手艺。
饭菜的质量,也跟轧钢厂没得比。毕竟,轧钢厂属于重体力工作单位。伙食标准是比其他单位高的。所以,仅凭伙食这一项,轧钢厂的工作,对于现在的人来说,就是一份很好的工作。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