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489年(春秋时期),陈国、蔡国之间。
天空阴沉,铅灰色的云层低低地压着大地,寒风卷着枯草败叶,呜呜咽咽地吹过荒原,刮在人脸上如同刀割。
旷野之中,一支形容枯槁的队伍蜷缩在一处避风的洼地里。
十几个人,大多面有菜色,嘴唇干裂,眼神黯淡,身上单薄的衣衫在寒风中瑟瑟发抖。
他们围坐在一堆早已熄灭的篝火灰烬旁,沉默无言,空气中弥漫着绝望和疲惫。
这是孔子和他的弟子们。自离开卫国,周游列国,试图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却屡屡碰壁。
如今行至陈国与蔡国边境,竟被两国大夫合谋围困在这荒郊野外。
兵荒马乱,前路被阻,后无援兵,更可怕的是,他们携带的粮食已经耗尽。
整整七天了!
七天七夜,滴水未进,粒米未沾!
曾经高谈阔论、意气风发的士人,如今只剩下饥饿、寒冷和对未卜前途的深深忧虑。
队伍中央,一位身形极为高大、面容清癯的老者,静静地坐着。他须发已有些花白,但腰背依旧挺直,目光虽然也带着疲惫,深处却蕴藏着一种难以动摇的沉静和智慧。
正是孔子。
他看着弟子们一个个形容憔悴,心中并非没有波澜。
这些弟子,抛家舍业,追随自己颠沛流离,本想实现大道,泽被苍生,如今却落得如此困顿绝境,他怎能不心痛,怎能不自责?
“老师……”一个身材魁梧,性情刚直的弟子终于忍不住开口,声音沙哑,带着难以掩饰的焦躁和怨气。正是子路。
子路走到孔子面前,脸上混合着尊敬和不解:“君子亦有穷乎?”
他的声音不大,但在死寂的队伍中显得格外清晰。
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到了孔子身上,眼神中充满了疑问和动摇。
是啊,老师您不是一直教导我们仁义礼智信,说君子之道可以通达天下吗?
为何我们这些奉行君子之道的人,反而会落到这般山穷水尽、饿死途中的地步?难道这世道,真的是黑白颠倒,善恶无报吗?
孔子的目光扫过子路,又缓缓看向其他弟子。
他看到了他们眼中的饥饿,更看到了他们心中正在滋生的疑虑和动摇。信仰,在残酷的现实面前,正遭受着最严峻的考验。
他沉默了片刻,声音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缓缓响起:
“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简单的八个字,如同暮鼓晨钟,敲在每一个弟子的心头。
是啊,君子当然也会遇到困境,也会面临穷途末路。
君子和小人的区别在于,君子即使身处困境,依然能坚守自己的原则和志向,保持内心的平和与坚定;而小人一旦遭遇困顿,就会失去理智,胡作非为,什么没有底线的事情都做得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