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生命科学的反思与展望(2 / 2)

但顾神的直播,让我们意识到,对基础问题的深入探究,说不定能开辟新的科研方向。”

骁睿微微皱眉,脑海中思绪翻涌:“你说,要是生命诞生理论真存在漏洞,那现在生物领域基于此的众多研究,会不会都得推倒重来?就拿生物制药来说,要是理论基础错了,研发方向岂不是全错了?”

洛尘低头沉思片刻,双手抱胸:“这倒不一定。即便生命诞生理论有所修正,现有研究成果也并非毫无价值。很多技术和方法,依然能在新理论框架下发挥作用。

不过,这次事件也让我们看到科研领域一个根深蒂固的问题。

当下,科研评价体系过于注重论文发表数量和影响因子,创新性研究从提出设想到实验验证,周期长、风险大,成果难以在短期内产出,在这样的评价体系下,很难获得足够的支持与认可。

另外,科研项目多以短期目标为导向,资助方更关注能否快速带来经济效益,致使科研人员不得不将精力放在短期内能出成果的研究上,逐渐习惯在既定框架内探索,缺乏挑战根基的勇气与动力 。”

这时,直播间弹幕疯狂滚动,网友们对顾神的观点展开了激烈讨论。

“顾神的话太颠覆了,感觉以前学的生物知识都得重新学。”

“要是生命诞生理论被改写,生物教材都得大换血。”

“不管怎么说,顾神让我们看到了科研不一样的可能性。”

...

骁睿看着弹幕,感慨道:“你看,大家都被顾神的观点震撼到了。这说明,大家内心都渴望突破常规,探索更深层次的科学真理。”

洛尘轻点鼠标,浏览着资料,神情变得严肃起来:“没错。这次直播,说不定能掀起科研领域对基础问题研究的热潮。

回顾咱们此前讨论,生命诞生理论一旦变革,将深刻影响整个科研体系。

就拿林教授来说,他一直致力于探索生命起源的全新假说,试图通过模拟早期地球极端环境下的化学反应,寻找生命诞生的新线索。

然而,由于研究周期长,短期内难以产出高影响因子的论文,申请科研经费屡屡碰壁,团队成员也因看不到成果逐渐流失,最终项目不了了之。

这正是当下科研评价体系过于短视的真实写照,导致许多像林教授这样勇于创新的科研人员壮志难酬 。”

骁睿闻言,眉头紧皱,脸上满是惊讶:“竟有这样的事!林教授的遭遇太可惜了。那我们能做些什么?”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