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我 的真相:从裂脑人到自由意识(2 / 2)

"裂脑人实验太颠覆了!原来'我'是大脑骗自己的幻觉?"

"所以哲学的'自我'和神经科学的'自我'根本是两码事?"

...

洛尘推了推眼镜,镜片闪过冷光:"这个实验恰好印证,意识的统一性或许是大脑精心编织的叙事。

更值得注意的是,现代脑成像技术还发现,当我们产生'我要抬手'的念头时,运动皮层的电活动其实比主观意识早300 - 500毫秒。"

"什么?!意识居然滞后于行动?" 骁睿瞪大眼睛。

洛尘调出脑电图波形图,红色曲线在屏幕上跳跃,"正是如此。裂脑人实验与脑电波研究共同揭示:这种'意识滞后于行动'的现象,不仅挑战了我们对'自我'的认知,也动摇了自由意志的传统根基。

从哲学层面看,康德将自由意志视为道德基石,简单来说,康德认为人之所以能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就是因为人拥有自由意志。比如,当我们面对是否帮助他人的选择时,正是自由意志让我们能遵循内心的道德准则做出决定,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会对善行称赞、对恶行谴责。如果没有自由意志,一切行为都像机器运转般必然,那道德评判就失去了意义 。”

"但也有哲学家反对这种观点?"

“没错。霍尔巴赫等决定论者认为一切行为皆受因果律支配, 就像多米诺骨牌,前一张牌倒下必然引发后一张牌的倾倒。一个人犯罪,决定论者会从他的成长环境、基因遗传、过往经历等因素中寻找原因,认为他的犯罪行为是这些因素必然导致的结果,不存在真正自由的选择 。

如今脑科学的证据似乎更偏向决定论。”

骁睿突然问道:"等等!尼采的 ' 权力意志 ' 理论又如何解释?"

"问得好!" 洛尘兴奋地来回踱步,"尼采提出的'权力意志'理论,又赋予自由意志超越因果的创造性意义。 尼采的 ' 权力意志 ' 不是世俗意义上对权力的追逐,而是生命本能的冲动和创造力量。比如艺术家创作时,即使面临贫困、疾病等困境,依然能凭借内心的 ' 权力意志 ' 突破束缚,创造出震撼人心的作品,这就是对因果律的超越 。

比如梵高在贫困中仍能创作出《星月夜》,正是突破因果律的体现。"

弹幕疯狂滚动:

【三观崩塌】"完了!原来我只是大脑的提线木偶?"

【抬杠专家】"但意识能反思这个过程,说不定这就是自由意志的体现!"

【科技畅想】"赶紧开发防'大脑欺骗'的AI程序!"

喜欢跟着番茄学物理请大家收藏:()跟着番茄学物理三月天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