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像胚胎在子宫中接收各种刺激,逐步建立起对世界的基础认知。
只不过女主的‘刺激’更剧烈,直接打破了人类对时间的固有感知。”
骁睿突然抓起马克杯,却发现早已喝空:“也就是说,语言可能是打开意识新维度的钥匙?那我们能不能设计特殊语言,开发人类意识的潜力?”
“这正是前沿意识研究的方向之一。” 洛尘调出脑机接口与人工语言的实验数据,
“科学家正在尝试用符号化语言训练 AI,反过来启发人类认知。
甚至有团队在研究‘超验语言’—— 一种融合数学逻辑与神经反馈的符号系统,希望借此突破大脑的认知边界。
这和《降临》中外星语言重塑意识的思路,其实异曲同工。”
窗外的雨愈发猛烈,直播间的弹幕却比雨声更热烈。骁睿看着不断弹出的 “神解读”“细思极恐”,突然压低声音:“所以说,这些科幻电影不是幻想,而是用故事预言科学?”
洛尘望着屏幕上闪烁的神经图谱,神色变得严肃:“更准确地说,它们是意识研究的思想实验。
露西让我们思考大脑的极限,《降临》则提醒我们,或许人类意识的潜力,就藏在认知框架的突破之中。
而胚胎意识的研究,正是破解这一切的起点 —— 毕竟我们每个人,都曾经历过从混沌到觉醒的神奇旅程。”
...
骁睿眼前一亮:“说到载体,你看《别让我走》中克隆人意识的觉醒过程,是不是和胚胎意识从模糊到清晰的演变非常相似?
小说里,克隆人从小在封闭的寄宿学校长大,通过艺术创作、情感交流逐渐意识到自我的存在,这不就像胎儿在母体内,通过有限的感官刺激慢慢构建起对世界和自我的认知吗?”
“这个类比十分精妙!” 洛尘立刻调出《别让我走》的关键情节解析,
“克隆人看似生来就拥有完整的肉体,但他们的意识觉醒却经历了漫长过程。
就像胚胎即便发育出大脑雏形,也需要通过触觉、听觉等感官输入,以及基因与环境的复杂交互,才能让意识从混沌走向清晰。”
他放大小说中的经典片段:“当克隆人凯西发现自己的‘灵魂’与他人产生共鸣时,这种认知突破和婴儿第一次认出母亲的声音、第一次感受到触摸时的意识跃升,本质上都是生命对‘自我’与‘外界’边界的探索。”
骁睿补充道:“而且《别让我走》还提出了更深刻的命题 ——
如果克隆人的意识是在特定环境下‘培育’出来的,那是否意味着意识的本质就是物质基础与外界信息共同作用的产物?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