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间的弹幕瞬间沸腾起来:
【心理学研究生】:“所以抑郁情绪也是意识与求生逻辑冲突的产物?!”
【普通观众】:“救命!每次听顾神汇总就感觉大脑要过载了,这些结论连起来简直像科幻大片!”
【哲学爱好者】:“主观喜好如果和水中信息有关,那是不是意味着我们的‘选择’根本不是自由意志?”
骁睿猛地坐直身子,看向屏幕另一头正在飞速整理文献的洛尘,眼中闪过思索的光芒:“你记不记得上周我们讨论的‘意识涌现模型’?
还有顾神之前说的,高等生物的第三逻辑‘求生’与意识共生,水中又孕育意识并携带信息。
现在他把这些结论串联起来,是不是在暗示主观喜好也是某种自下而上的涌现结果?
就像菌群通过代谢产物影响我们对食物的偏好那样,本质上也是求生逻辑的外在表现。”
洛尘推了推眼镜,全息屏上快速调出近百篇论文的关键词图谱,红色的线条在虚拟屏幕上交织成网:“很有可能。
不过要注意,目前‘意识涌现模型’在学界也存在争议。
一些科学家认为,这种模型过度简化了意识产生的过程,忽略了量子层面的作用。
还有‘菌群 - 肠 - 脑轴’理论,虽然有大量实验证明菌群能影响大脑,但也有研究质疑两者之间的因果关系,说不定是大脑状态先改变,才导致菌群变化。
之前我们分析植物人苏醒案例时,就发现菌群在意识恢复中起到关键作用,还有《自然?神经科学》那篇关于意识与肠道菌群发育相关性的研究……”
他的手指在虚拟屏幕上滑动,调出一组对比数据,“这些证据都指向一个方向 ——
我们的主观感受或许是身体内无数微观生命与神经网络博弈的最终呈现,而这一切,或许都和求生逻辑息息相关。
就像顾神说的,意识为行为赋予主观喜好,而喜好的底层,可能是生命体为了生存做出的选择。”
洛尘继续说道:“你看,顾神提到高等与低等生物对死亡恐惧的差异,完美印证了这一点。
草履虫遇到刺激,只是通过细胞表面受体改变纤毛摆动方向,这是基因预设的机械反应;
但人类面对死亡威胁时,杏仁核评估危险、前额叶皮质参与高级认知,这种复杂的神经 - 心理机制,正是高等生物求生逻辑独有的体现。”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