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坟头看丫头(4)(2 / 2)

段王爷的江湖 一玄 1222 字 1天前

阿娟道:“是呀,在我们这些平常的人眼中,昭陵的风水也好,乾陵的风水也好,包括始皇陵的风水也好,我们都看不出好还是不好……王爷,你的意见呢?”

段郎道:“刚才匆匆走过,没有仔细观察,不清楚其风水的具体格局,所以无法判断其有无特别的地方,按照我的主观判断,昭陵的风水应该略逊于乾陵……因为昭陵之后,唐太宗的后代子孙都不是特别的像乃祖,甚至还发生了武则天以周代唐的事情,而乾陵之后,高宗的后人甚至还出现了开元盛世的繁荣景象……这是事后诸葛亮的看法,不值一提了。”

阿娟道:“也许王爷的判断有一定的依据。但当时的堪舆家普遍认为昭陵的风水最佳。唐太宗也希望自己百年归寿之后不那么寂寞,有大臣和亲人来这里陪伴自己……于是乎,在太宗的号召下,文武大臣和皇亲国戚都以陪葬昭陵为荣,从贞观年间开始,直至开元年间,有数百位显赫人物陪葬昭陵,从而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帝王陵园。唐太宗的妃子和嫡出公主都陪葬在靠近陵山的地方,享受这种礼遇的大臣墓发现了3座,它们分别是魏征墓、阿史那思摩(李思摩)墓和阿史那社尔墓(墓主未最终确定)。庶出的公主、王子和文武大臣大多陪葬在山下平原。”

按照唐朝的有关规定,在墓葬规格方面,由高至低依次可分为五类。除了皇帝的陵墓之外,规格最高的自然属“因山为墓”,魏征墓和唐太宗贵妃韦氏墓属于此类;其次是覆斗型墓葬。顾名思义,这种墓葬封土就像一只方斗扣在地上。秦汉时这种封土就被称为山陵,规格也很高。唐太宗嫡出的长乐、城阳、新城三公主墓属此类,都处在距离陵山很近的地方……长乐公主的墓就位于陕西省陵光村,距昭陵仅一千米。

阿娟道:“咱们进来的这座墓是在被盗墓者多次盗取后才被发掘的。当时的盗墓活动十分猖獗,长乐公主墓就是在1986年2月被盗的,就这样直接在墓室顶部被挖了个洞,这个盗洞非常精准,直通墓室,所以墓里的大多数陪葬都已不见踪影。”

何碧香道:“盗墓贼有没有先进的仪器设备来探测墓穴里的情况呢?还有,他们的作案工具是不是也非常的先进,甚至比咱们的考古学家使用的工具还先进呢?”

阿娟道:“是否比咱们考古学家的工具先进我不好说。但几乎所有的考古发现,都是因为盗墓贼的破坏之后才进行的。也就是说,盗墓贼首先把人家的墓穴破坏了,咱们的考古学家才慢慢地进去考古……发现盗墓贼留下来东西,然后研究历史……从某种程度上讲,盗墓贼的盗墓技术一般是领先于官方的考古发掘技术的。许多文物品种,都是盗墓者最先发现的,如甲骨文;许多考古技术也是盗墓者最先发明的,如著名的‘洛阳铲’。‘洛阳铲’顾名思义,就是洛阳一带的盗墓贼发明并且在这一带作案的主要盗墓工具。砂、石较多丘陵山区,并不用洛阳铲。”

何碧香道:“这样说来,盗墓贼对于考古学的研究还有及其重大的贡献哦?为什么同样的是刨人家的祖坟,有的被称之为考古学家,有的则被骂做盗墓贼呢?”

李湘道:“这个问题还算是什么问题呢?主要是看刨人家祖坟的目的何在——如果是为了研究历史,那就是考古学家;如果是为了挖宝物去卖发死人财,那就是盗墓贼。这么简单的道理还用问嘛……”

阿娟道:“至于盗墓贼嘛……这个倒是可以给大家介绍介绍的……盗墓贼又称摸金校尉,以盗窃古人墓葬中的财宝为职业的人。古往今来,各朝各代都有。他们一般白天抓兔踩点,晚上偷文物。古人认为人死后会到另一个世界中,继续生前的享受,因而十分重视自己的墓葬的规格和陪葬品的档次。有地位的达官贵族,死后的陪葬品一般都十分丰富。因此,盗墓的收益是很可观的。虽然收入高,但其收入不怎么光明正大,历来被人们所唾弃。盗墓贼的朋友圈很窄很小。属于秘密的民间团体组织……”

欲知后事,请看下集:《福兮祸兮》第三章坟头看丫头(5)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