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秦国举例——名动天下的百里奚、商鞅、张仪、司马错、白起,包括后来的范雎、吕不韦、李斯……都是典型的布衣将相,或者最多是个破落贵族出身而已。

在这样的背景下,即便是臃肿腐败的楚国,也鲜少再大肆任用那些被膏粱灌满了肚腩的王族子弟,而是效法中原各大强国,大力起用布衣人才。

国师职能下的‘从王族子弟中选取人才’,便显得无关紧要了。

至于主管祭祀,更不用说——在几百年前,这还算是一个有名有实的显赫官职。当时还有‘国之大事,唯祀与戎’的说法,就是说祭祀和打仗一样,是邦国最重要的两件事儿之一。

但是,同样进入战国以来,礼崩乐坏——不敬鬼神的君王称王称霸、笃信神秘的邦国社稷倾覆……这样的例子实在太多了。

故而,祭祀这件曾经重要的大事,也在一年年简化。

到了现在,‘国师’这个职位,便成了有名无实的虚衔——在今日之前,楚国已经有很多年没有设立过‘国师’了。

想明白了这一茬,很多大臣用同情的目光看向昭雎……

却见昭雎这条老狐狸神态自若,恭敬地对着王座一躬,吟哦一声:“老臣谨遵王命!拜谢大王恩典,大王万岁。”

熊午良盯了昭雎一会儿,见后者一副宠辱不惊的怡然模样,便收回了目光,板着脸道:“曲阳尹屈原,扶助新王有功,擢升令尹,即日开府,总揽国政!”

“法家宗师慎到,精于治国政务,聪敏有为——擢升左尹,辅佐新令尹开府执政。”

“燕国降将乐毅,用兵有方,于郢都一战功勋显着,护国有功——擢升左司马,即日开府,代大司马总揽军务。”

“大将芍虎,经年恶战,战功累累……虽不是我大楚贵勋,却也大功于国,理当褒奖——即日擢升柱国将军,兼领右司马!”

↑返回顶部↑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