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切,都是直到吕不韦变法之后,才有所改变!

吕不韦在秦国变法,取消了‘唯以首级论功’的商鞅旧制,将俘虏的多寡、拿下土地的面积和新增的人口数量,也都作为秦军绩效考核的一部分。

如此一来,秦军‘杀良冒功’的行径大大减少。

在官职和国家制度上,吕不韦也大力向中原靠拢——无论是秦国官职的名称、还是使用的邦交礼仪、文化,都趋于中原化。

如此一来,这个西戎蛮子摇身一变,也变成了中原的堂堂之邦,成了炎黄正统……对外战争的倾向性不再局限于杀人数量、消除了文化的隔阂、而秦军的战力又没有因此而减少……

仅仅十年的时间。

曾经铜墙铁壁一般,死死守在秦军东进路线上的三晋防线,土崩瓦解。秦国迅速在对外战争中滚起了雪球,在极短暂的时间内,就统一了天下。

所以,秦始皇最后给吕不韦的那句‘君有何功于国’……我窃以为这话不太公平。

……

说实话,楚国现在的国家形象,和秦国‘吕不韦变法’之前,颇有几分相似。

如果说秦国是‘西戎蛮子’。

那楚国,在大多数中原国家眼中就是‘南蛮’。

譬如从官职名称来看——人家中原国家的官职名称叫‘丞相’、‘上将军’。

放在楚国,就成了‘令尹’、‘大司马’。

浑然不像是同一文化、同一民族。

如果熊午良想在接下来的战争中,更为轻松地吞并天下——那么改变楚人的国家形象,势在必行。

攻其地,亦攻其民——秦国在真实历史上已经证明了这套策略行不通。

↑返回顶部↑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