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中旬已经在升温,江州人那种江湖码头气质,喜欢在露天吃喝的脾性愈发施展。
中午还有点收敛,晚餐高峰期几乎所有好吃街上的店铺都把桌椅摆到人行道上,一来招揽生意,二来也多几张席位。
白峰山麻辣烫没这些做法。
不声不响的没放鞭炮没摆花篮,更没后世的开业酬宾。
堵在门口里的两部餐车呈“L”型摆放,一架挤住门面成了通道,白铁皮包裹的台面上摆满二三十种肉菜,反正就五分素、一毛荤两种串。
面朝街面那架上一口鲜香麻辣的汤锅,另一口的确是白峰山那边山里风格的酸汤锅,两种口味交叉火力收割路面嗅觉。
无所事事的几个小伙儿、姑娘本来还坐在里面穿串,老让看不得儿子又拿了报纸看:“你要装斯文人去楼上,莫在店里碍眼。”
就满心欢喜儿子有学问,舍不得他沾阳春水,又不知道怎么表达。
小伙儿姑娘们闷笑。
让卫东莫名其妙:“你烫好你的菜,管我做什么,哎呀,我找个地方吃东西,闻到这个味儿就头痛。”
不知道是不是上辈子点外卖太多,他对这种烫菜毫无食欲,老妈或者董雪盈随便做点家常菜,他都喜欢得多。
收起报纸从后门溜达出去,这边一大片跟平京破烂胡同类似的老破小,却透着城里难得一见的懒散,剃头修面、洗耳松骨的摊子很得让卫东喜欢。
结果就像是把瘟神送走了似的,他前脚走,后脚就有嗅着味儿好奇进来的路人。
两三毛钱就能吃碗热腾腾的麻辣烫或者酸汤肉菜,白米饭管够!
两个人八毛钱甚至能吃到撑肚。
如果再加份凉拌素菜、肉菜,来瓶啤酒或者老白干,简直算得上人间享受。
之所以能成为江州市著名的好吃街,就是这里到了饭点前后,路面上来来去去都是人,连车都不太好走。
迅速打涌堂!
就是人潮汹涌挤满店堂,外面甚至很快形成围观之势:“什么什么菜,麻辣烫是什么?”
“闻起来跟火锅差不多,但这个便宜哦……”
火锅是江州的招牌美食,但现在普遍素菜一份两毛,肉片五毛,鸭肠、黄鳝七毛,带鱼八毛,午餐肉是大菜,要一块五。
连起步门槛的油碟都要五毛。
两个人吃,寒酸点也要五元上下,如果敞开点几人胡吃海塞,人均七八块也可能。
这里几十分之一的价位,吃类似的味道。
就问杀伤力强不强。
尤其那个酸汤锅的味道是江州市区以前没有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