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裴行俭:文武双全,治军严明(2 / 2)

裴行俭率领的这支军队在行军过程中,巧妙地利用地形和敌人的弱点,采取了灵活多变的战术。他们时而悄悄潜行,时而突然出击,让叛军防不胜防。同时,裴行俭还注重与当地的少数民族建立友好关系,争取到了一些少数民族的支持和帮助,为平叛行动创造了有利条件。

(三)黑山决胜的平叛过程

经过一番精心筹备,裴行俭率领军队抵达碎叶城附近。阿史那都支察觉到了危险,决定出兵迎战。裴行俭却并不急于交战,而是先派出小股部队对敌军进行骚扰,摸清敌军的部署和实力。

在掌握了敌军的情况后,裴行俭决定发动夜袭。他挑选出精锐部队,趁着夜色悄悄地接近敌军营地。当敌军还未完全反应过来时,裴行俭率领主力的军队突然发起攻击,喊杀声震天。叛军被这突如其来的攻击打得措手不及,阵脚大乱。

就在敌军混乱之际,裴行俭又派出了奇兵,从敌军的侧翼和后方发动攻击,对叛军形成了合围。经过一场激烈的战斗,裴行俭最终擒获了阿史那都支,彻底平息了西突厥的叛乱。

(四)东击东突厥的再次征战

然而,平静并未持续多久,东突厥的阿史德温傅与阿史那伏念等人再次发动叛乱。东突厥的叛乱对唐朝的边境安全构成了更大的威胁,裴行俭再次奉命出征。

在这次东征中,裴行俭面对的是更为凶悍的敌人和复杂的战场形势。但他凭借着卓越的军事才能和丰富的战斗经验,制定了周密的作战计划。他将大军分成三路,一路为主力部队,由他亲自率领,从正面发起进攻;一路为奇兵,负责从敌军的后方进行突袭;还有一路为侧翼部队,负责策应和支持主力部队。

在黑山地区,裴行俭的军队与东突厥的主力部队展开了激烈的决战。裴行俭亲自指挥,运用巧妙的战术,成功地将敌军击溃。阿史德温傅在乱中被杀,阿史那伏念则被生擒。东突厥的叛乱终于被彻底平息。

三、人才选拔与培养:为唐朝注入新的活力

(一)吏部侍郎任上的人才选拔改革

裴行俭在平叛期间展现出了卓越的领导才能和军事智慧,因此受到了朝廷的重用。回到京城后,他被任命为吏部侍郎,负责官员的选拔和考核工作。

当时,吏部的官员选拔制度存在一些弊端,如选拔标准不明确、选拔过程不公正等。为了改变这种状况,裴行俭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他创设了长名榜,将候选人的个人信息和考绩公布于众,接受社会监督。同时,他制定了铨选法规,明确了选拔官员的标准和程序,使选拔过程更加透明和公正。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