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集体工程队(2 / 2)

刚好牛百岁也终于干完了今天的泥瓦活,周铁栓急匆匆赶过来。

“叔,又要进山啦?”周铁栓喘着气问道,手上的泥还没擦干净。

“这次你别去了,铁栓。”

“啊?”周铁栓一懵:“叔,是我哪做得不好吗?”

“什么呀?恰恰相反,你做得很好。”

林川解释道:“牛二大爷一把年纪了,我看他还挺稀罕你的,你这两天多跟他学学,听你爹说,咱们屯就没几个会泥瓦活的,你好好学,以后用得上。反正今年狩猎任务也多,不差这一次……”

周铁栓满心的遗憾,听说学泥瓦活,纳闷道:“叔,我也挺想学泥瓦活的,可你说以后能用得上,是啥意思?”

“啥意思?”林川笑起来:“学了这个手艺,你以后能全国各地到处跑,就冲这个,你学不学?”

“学!我学!”周铁栓顿时来了精神:“我指定好好学,叔!”

“好!”林川拍了拍他的肩膀。

“那下次进山打猎,我还能去吗?”周铁栓问道。

“肯定带你,放心吧。”

……

上次砖窑的人来送砖瓦的时候,无意间提了一嘴。说外头很多地方盖房子,有的村子成立了工程队,专门出去干活,项目接到手软。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

当时廖长春和刘三炮都在,听了以后也没说什么,可林川的心里却翻腾了起来。

他林川来到这个时代,脑子里的记忆和知识,就是他最大的财富。

廖长春说他比其他农民脑子都活,其实哪里是他脑子活,而是他知道的多,懂得多。

灾荒的问题,他能想的都尽量去想了,该做的该说的,都没落下。

打井,建罐头厂,做肉干,养野生动物,农场蓄水……

这些都是在为即将到来的灾荒年做准备。

可除此之外,上官屯的老百姓要想过上好生活,就必须大胆走出去。

工程队就是一条非常合适的路子。

林川清晰记得,当年在部队的时候,有一次集体学习,正好讲到红旗渠精神。

说的就是当年为了修建红旗渠,没有资金,当地村子组建工程队,去外地接工程赚钱回来修水渠。

红旗渠的修建,是从1960年开始的。

这说明,以村集体的名义做工程队,在这个时代是被允许的。

而这也能在农闲时节,为上官屯带来更多的集体收益。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