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营销号死抓着孟山都?流量骗局的三层套路(1 / 2)

先给网民们泼盆冷水:你天天骂的“孟山都”,可能比你家楼下倒闭的奶茶店消失得还彻底。

早在2018年,德国拜耳集团就花630亿美元把它吞了,现在连办公大楼都换上拜耳的logo。更有意思的是,拜耳收购孟山都后没多久,就把旗下的生物育种业务砍了大半,转型去搞医药和处方药了——人家现在主业是卖阿司匹林和糖尿病药,跟转基因种子没啥关系。

至于孟山都的专利技术,要么早就过了保护期(比如最早的抗虫棉专利2014年就到期了),要么打包卖给了德国巴斯夫集团。换句话说,你在网上骂的“孟山都”,早就成了一具被营销号反复鞭尸的商业尸体,连坟头草都2025米高了。

但为啥自媒体营销号还在拿它当流量密码?说白了,就是利用大多数人“对旧闻印象深,对新知更新慢”的认知惯性,把一个早就退场的公司包装成“万恶之源”。这里面藏着三个Dirty Tricks,每一个都精准踩中人性弱点:

第一招:制造“境外阴谋论”——用恐惧给流量上发条

你刷到过那种标题吗?“孟山都:控制全球粮食的暗黑帝国”“美国农业巨头如何用转基因种子绞杀中国农民”……这些文章有个共同点:把孟山都描绘成“戴着礼帽的华尔街恶魔”,旗下转基因种子是“生物武器”,目标是让中国农民“断子绝孙”“永远依赖美国种子”。

但稍微查证就知道,这纯属胡扯。

时间线对不上:中国早在2006年就禁止进口所有的转基因种子,孟山都2008年就退出中国种子市场,哪来的“绞杀中国农业”?现在中国种植的转基因棉花,95%都是国产抗虫棉品种(比如中棉所系列),跟孟山都没啥关系。

逻辑漏洞百出:如果孟山天真能“控制全球粮食”,为啥美国自己还有40%的耕地种着非转基因作物?为啥巴西、阿根廷这些大量种植转基因大豆的国家,没变成“孟山都殖民地”?

利用历史情绪:孟山都确实有黑历史,比如早年生产的农药橙剂造成环境污染,这让它成了“化工企业作恶”的符号。但营销号故意把旧账算到转基因技术头上,就像把菜刀厂的历史算到所有用刀的人身上一样荒谬。

真实目的:通过渲染“境外势力阴谋”,激发民族主义情绪。只要你一愤怒,就会点赞、转发、骂街,营销号的流量就来了。至于事实如何,他们根本不在乎——你见过哪个骂“孟山都”的自媒体,贴出过孟山都最近五年的财务报告?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