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内部整合的挑战(2 / 2)

“陈总!小张总!”负责公司中心验证平台的经理老李快要愁白了头,“我们现在只有 5 套最高端的FPGA原型验证平台(能够模拟「天枢」SoC的完整功能)!硬件团队那边要做最终的Sign-off回归测试,OS内核团队那边要验证最新的稳定性补丁,驱动团队要联调新的外设接口,连SDK团队都说需要平台来复现开发者报告的Bug……这 5 套平台一天 24 小时连轴转都不够用啊!优先级怎么排?!”

类似的资源争夺,也发生在顶尖人才的调配上。比如,一位极其擅长低功耗设计的模拟电路专家,可能同时被「天枢」硬件团队、「北辰」内核电源管理小组、甚至「夸父」CPU预研项目所需要。如何平衡和协调?

这种内部的“资源内卷”,如果处理不好,不仅会影响项目进度,更可能激化部门矛盾。

挑战三:保密压力与身心俱疲

对于所有参与「北辰」和「天枢」核心研发的员工来说,除了技术上的巨大挑战,他们还承受着来自外部和内部的双重保密压力。

对外部,他们必须守口如瓶,不能向家人、朋友、前同事透露任何关于项目的细节。这对于很多习惯了在技术社区分享、或者性格外向的工程师来说,是一种无形的煎熬。

对内部,由于信息的严格分级和隔离,即使是同一个大项目组的同事,也可能对自己不直接负责的模块知之甚少。这种“管中窥豹”的工作状态,有时会让人感到沮丧(frustrating)和缺乏全局视野。

再加上项目本身极其紧张的进度要求,导致长时间、高强度的加班成为了常态。“996”在这里可能都算是“轻松”的,很多核心骨干几乎是以实验室为家,连续数周甚至数月都处于极限运转的状态。

身体上的疲惫,加上心理上的保密压力和对项目成败的焦虑,使得团队中开始出现一些倦怠甚至 burnout 的迹象。有经验丰富的工程师因为压力过大而选择离职(当然会被要求签署更严格的离职保密协议),有新加入的天才因为无法适应这种高压和保密环境而水土不服……

这些“成长的烦恼”,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疏导和解决,很可能会成为拖垮整个「北辰」计划的内部隐患。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