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霍尼:“?”
牛至远一字一顿,语气激昂:“我还要等着智创空间解封——下去看小萝莉呢!!!”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他又是一阵魔性狂笑,整个人笑到蹲在地上抱着膝盖原地旋转。
熊霍尼当场无语,抬头望天,叹了口气:“我真不该在你身上浪费实验资源。”
牛至远还沉浸在自己的幻想中,喃喃自语:“解封之后,我要第一个冲进三号数据井,抓住那个穿着黑丝电子制服的小……噫嘿嘿嘿嘿……”
两人花费了整整一个下午的时间,戴着口罩、手套、护目镜,在一众懵懂同学尚不知情的情况下,居然——成功收集到了整整两百份排遗物样本。这个数字本身就足以申请“地表最勇敢科研行为奖”,而更令他们振奋的是,接下来,真正的核心阶段就要开始了——大肠杆菌的定向培养。
走进实验室,熊霍尼一边戴好围裙,一边开始拟定培养流程。培养这类来源复杂的大肠杆菌,不仅需要注意营养基质的搭配,更要控制温度、pH、缓冲体系、气体交换以及代谢产物的调节,任何一个变量控制不当,都可能导致“菌落消失”“过度酸化”或“现场炸锅”。
“得从基础配比开始。”熊霍尼嘀咕着,开始进行第一步的环境模拟。
他首先在一只洁净的烧杯中滴入几滴稀释过的菌液样品,小心地避免产生气泡,以免后续影响菌落观察。
随后,他将提前消毒处理的玻璃试管垂直插入烧杯中央,再缓缓加入琼脂水溶液,这是一种常见的微生物培养基底材,具有良好的凝固性与渗透性。琼脂与水混合后需加热至沸腾以完全溶解——熊霍尼点起酒精灯,将烧杯加热煮沸几分钟,直到液体完全澄清,再熄火,让其自然冷却凝固。
“基础完成,接下来进入调节阶段。”他说着,在笔记本上快速记录每一个步骤。
为了保证大肠杆菌在整个培养周期中拥有稳定的生长环境,他决定使用经典的磷酸二氢钾与磷酸氢二钾组成的缓冲系统,它可以在pH 6.0-8.0的范围内维持环境酸碱度的平衡。
不过,熊霍尼很清楚,这个缓冲系统的稳定范围有限,面对如乳酸菌等能大量产酸的微生物时,磷酸盐缓冲系统往往“力不从心”。
为了应对这种情况,他准备在培养基中添加少量碳酸钙。CaCO?难溶于水,不会过度提升培养液的碱性,但在微生物产生酸性代谢物时,能缓慢释放出碳酸根中和酸,同时还会释放CO?,既实现了pH缓冲,又为兼性厌氧的大肠杆菌营造了合适的气体环境。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