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暖阳,微风拂面。
主仆二人刚来到书院门口,还未踏入其中,便听到里面传来一阵热闹的说话声。
青云书院众学子此时正相聚于庭院之中,对聊策论。
他们三五成群,或站或坐,神情颇为专注。
先生出题:民间有一智者,满腹经纶,有治世之才,然身残不受君之所喜,你欲何为?
有人言:人为悦己者喜,君无错。
也有人言:人当以才为先,智者亦无措。
双方你来我往,争论不休,场面异常激烈。
就连冉小姐也忘记了来意,情不自禁地停下脚步,站在一旁静静聆听起来。
而在人群之中,正有一人。
他身姿挺拔,面容俊朗,举手投足间散发着温文尔雅的气质,倒是惹得冉小姐多看了几眼。
他此刻正静静坐在石凳之上,听着众人发言,偶尔微微颔首,表示赞同。
终于,轮到他发表看法。
只见崔二郎缓缓站起身来,先是向周围的同窗们拱手作揖,随后不紧不慢地开口道:“诸位所言皆有道理,但依在下之足见,不应局限于此。”
接着,他的言辞简洁明了,深入浅出地剖析了整个问题。
从君主的用人之道到社会的公平正义,再到个人的道德责任。
众人听得如痴如醉,不时发出阵阵赞叹声。
最后的最后,他稍作停顿,再次拱手道:“先生虽屈居于地,却足以仰望半生,吾等读书人,虽身份卑微如草芥,也当心怀天下,为万民劝诫君王!唯此方能不负所学,不负此生!”
话音刚落,全场已是掌声雷动。
冉小姐亦是如此,一双美眸眨也不眨地凝视着他,眼中闪烁着的,尽是钦佩之光。
恰在此刻,崔二郎的视线不经意间与冉小姐交汇。
他微微一愣,随即露出一抹谦逊而礼貌的微笑。
这一笑,便犹如春日里拂过湖面的微风,轻轻拨动了冉小姐的心弦。
只见冉小姐的俏脸瞬间飞上两抹红霞,慌乱地垂下头去,再也不敢直视他的眼睛。
虽身为女子,可冉山长从不拘着她,是以她能在书院畅通无阻。
见过那么多书院学子,她却从未有过这样的感觉,心跳加速,就连呼吸也变得急促起来。
从那一刻起,崔二郎的身影便深深地印在了冉小姐的心头,挥之不去。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