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明当然知道李乐的意思,单一角度看乡村,得出来的,只能是偏颇到极点的东西。
瞧见李乐笑而不语,荆明脱掉手套,揣兜里,“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长期共存,互为消长。小农经济与大规模机械化生产对立。自耕农经济与租佃经济对立。”
“纵观我们几千年的历史的长度,小农经济一直是是整个社会稳定的基础,而家庭稳定是小农经济稳定的基础。”
“给你举个我当时在韩漱石先生的古代经济史讲座上听来的例子,你知道什么是最理想状态下的小农经济么?”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李乐回道。
“那是地主阶级。”
“呵呵呵。”
“在古代的农业社会,你,还有你老婆,从你爹那里继承了几亩薄田瓦房三间,但是依旧只能糊口度日,和衣食无忧的日子相去甚远。这时候,你就想我要怎么过上好日子?”
“邻居屯粮我藏枪?到时候抢他个狗日的。”
“你是土匪咩?”荆明白了李乐一眼,“你还听不听?”
“啊,听,听!想要富,那种封建时代,想跨越阶级,无非文武商三条路,要么读书科举,要么当兵入伍挣军功,再要不,就做生意。就像我家祖上走的就是军功路线。”
“你家现在不也是?创业股东。”
“那不一样,出发点不一样。”
两人的随口一说,让一旁的洪运又看了李乐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