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解构 我:哲学、科学与意识的三重追问(2 / 2)

传统哲学就像用纯脑力搭建模型,靠思辨和逻辑推演,却缺少验证的 '实验工具箱'。

1637 年的欧洲,《圣经》教义仍是绝对权威。笛卡尔在荷兰的阁楼里,冒着被宗教裁判所审判的风险,用鹅毛笔写下 ' 我思故我在 '—— 这不仅是对意识存在的确认,更是向教会 ' 灵魂神授论 ' 发起的挑战!他巧妙地将 ' 我' 从上帝的绝对掌控中剥离,为后来神经科学研究意识的物质基础埋下了火种。

笛卡尔提出'我思故我在',相当于确认了意识的存在,但却没办法拆开 '意识黑匣子' 看它怎么运作。"

弹幕激烈交锋:

【科学至上】"所以说没实验都是纸上谈兵!哲学家该学学 Ctrl+S 保存数据"

【哲学反击】"楼上肤浅!没有哲学思辨,你们连研究方向都找不到!"

【吃瓜不嫌事大】"建议哲学家和科学家来场辩论赛,我押科学队输(狗头)"

"所以现代科学的优势就体现出来了?"骁睿追问。

"正是!"洛尘一边画着量子神经网络示意图一边解释,

"2023年,《自然》杂志发表了MIT团队的研究,他们用高分辨率脑成像技术,就像给大脑装了高清摄像头,

第一次拍到意识产生时,默认模式神经网络——也就是大脑休息或回忆时活跃的神经网络,像大脑的 ' 后台管理系统 '。

当你发呆、做白日梦,或是回忆初恋时,这个系统就会自动启动。

MIT 团队发现,当人们思考 ' 我是谁 ' 这类哲学问题,默认模式神经网络就像被按下开关的霓虹灯带,与丘脑区域产生强烈的同步振荡 —— 就像深夜里两个默契的鼓手,在寂静中敲打出意识的节奏。

这说明现代神经科学、量子生物学的新工具,正在帮我们撕开意识的神秘面纱!"

弹幕疯狂刷屏:

【恍然大悟】"原来我发呆时大脑在偷偷搞科研!"

【技术崇拜】"MIT 永远的神!建议给显微镜刻 ' 意识观测专用 '"

【细思极恐】"等等... 那我们是不是都在被大脑后台程序操控?"

接着,骁睿正色道:"说到'我是谁',这个哲学命题在神经科学中究竟该如何定义?

当大脑不过是百亿神经元的集合,'自我'到底是神经信号编织的幻觉,还是某种超越物质的存在?"

洛尘推了推眼镜,翻开最新一期《认知科学》:"这正是当前研究的风暴眼!

2024年哈佛团队的实验发现,大脑默认模式神经网络在处理'自我相关信息'时,会激活独特的'自传体记忆网络'。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