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意拳解析之顾打合一,单腿发力(1 / 2)

我们在练拳的过程当中,不但要讲究进攻,同时也要讲究防守,这就是我们常说的顾打合一。

“顾”在以前的文字当中,就是要把身体给看住,顾住的意思,也就是防守的意思。

在进攻的同时,我们也要兼顾到防守。

而这种状态,我们平时可以在训练木人桩的时候训练到,也就是做到上下齐进。

同时上下封锁防守,避免自己的要害被对方打击。

而这种状态,往往在实战的过程中用得比较多。

真正的实战对抗,经常是什么状态?是单腿支撑的状态。

因为整个过程都是在移动当中完成的,所以在动步中发劲就显得尤为重要。

很多朋友在定步,两脚踩实的状态下,可以轻松地发出很大的劲力。

但是当我们把一条腿抬起来的时候,一条腿支撑的时候,就会发现自己整个身体的劲力就全部失去了。

这是因为在单腿支撑状态下发劲,再通过蹬地转胯来传导劲力,是不现实的。

这个时候我们要运用到的主要劲力来源,其实不是地面,而是什么?

身体的五张弓。(其中最重要的是腰胯发力、核心发力)

真正懂拳的朋友都知道,蹬地、转胯、送肩,这种发力模式确实是正确的。

但也仅限初学者在初期寻找劲力传导的时候作用。

一旦到了一定程度,想要融会贯通,不学会单腿发力,那是不现实的。

打过对抗的朋友,都明白腰胯发力、核心发力的重要,每一次上步出拳,都是身子拧动带出的,而非脚的蹬地。

地面,其实是一种锦上添花的作用,我们在平时打拳发力的过程中,主要依赖的其实还是身体的五张弓,也就是依赖自己的身体。

而地面的反弹力呢,这是锦上添花的。

没有,我们也能够发力;有,那更好了。

而不是离开了地面,就像鱼离开水,我们就完全不知道怎么发力了。

以前的老拳师,讲行止坐卧皆是行拳。

意思无论是坐着,躺着,站着,走着,他都可以练拳。

同时呢,也有记载,民国那些高手,他们行止坐卧的过程中都能够进行反击。

无论谁在什么时候偷袭他,他都能够做出一个快速的反应,依赖的是什么?

就是自己的五张弓身体的一个崩弹。

在那个时代多危险啊,经常有人偷袭。

这种情况出来,不可能说:等一下,等我站起来,等我踩在地上,我才跟你打。

是不可能的!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